凭借着彼时还在高位的多晶硅价格,徐家父子成功抢占了硅料市场。
继隆基股份(601012.SH)硅片价格现年内最大跌幅后,中环股份(002129.SZ)于12月2日跟进调整,其中M6硅片下降0.72元/片,报价5.05元/片,降幅达到12.48%。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受硅片价格松动有利影响,组件开工率已经出现回温。
新增M10硅片报价为6.21元/片,新增超大硅片218.2mm,报价9.22元/片。据市场消息,垂直一体化硅片企业基于下游组件出货,开工率缓慢回升,下游部分企业为保障供应,开始着手签订明年度长单。受硅料涨价的影响,下游组件价格在四季度仍然保持2.1元/瓦以上的价格,导致下游开工率低迷。值得注意的是,硅片环节价格松动背后,光伏行业阶段性的产能过剩现象或将出现,新的价格战不可避免。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硅片环节此次降价主要是出于去库存压力,硅片价格实际应该受上游硅料价格影响更大。
中环股份此次降价并不意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硅料整体需求仍较为旺盛,当前硅料环节相对下游产能规模仍相对不足,价格快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低,价格缓降亦不会对下游环节库存带来较大压力。早在2019年12月,东方日升就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半片异质结组件产品。
记者注意到,在异质结电池技术探索上,东方日升则相对更早而今年在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特殊情况下,HJT凭借在薄片化上的突出优势,迅速拉近与PERC电池的成本差距,一跃成为市场宠儿。而今年,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出货量进一步扩大,其位于常州金坛基地的异质结中试线项目(最大设计年化产能500MW)已经开始销往海外用户及国内工商业分布式市场。记者注意到,在异质结电池技术探索上,东方日升则相对更早。
早在2019年12月,东方日升就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半片异质结组件产品。与PERC相比,HJT有着高效率、低衰减、高双面率、弱光发电高、高可靠性以及薄片化等优势,一直以来被行业广为看好,也获得了东方日升、通威、天合、中环、尚德、晋能等一系列电池组件商的普遍认可。
据相关资料,HJT硅片厚度在去年就已经达到150um,今年以来随着新玩家的不断进入已经开始探索120um、110um的可能,而反观PERC电池,其薄片化进展相对较慢,硅片厚度刚从175um、170um降到165um,已经明显落后于HJT。在HJT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和薄片化优势下,今年开年以来,国内新老电池厂商迅速开始了项目规划及量产,HJT正式迎来了量产元年,除通威、晶澳、阿特斯、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传统电池片厂商外,更是有安徽华晟、明阳智能、金刚玻璃等新玩家入局。在巨大的成本优势下,东方日升率先实现了158.75mm9BB异质结电池量产,并完成MW级订单的批量交货,是业内首个实现9BB异质结半片低温焊接封装工艺的组件厂。随后2020年9月,东方日升宣布已经完成HJT多主栅(9BB)半片异质结组件、超大超薄硅片、臭氧清洗、靶材优化等核心技术研发,尤其在无损切割、9BB半片、超薄硅片的相关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Ag浆和硅成本大幅度降低。
今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已经拥有超过5GW的实际产能,规划产能则已经超过60GW。对于未来,东方日升在去年5月份与投资者互动答复中公开提到,公司拥有2.5G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规划,对于HJT技术路线,东方日升多次表示坚定看好以异质结为主导的光伏未来技术路线,将在降低银耗、使用薄硅片等技术路线验证成熟后投建之前已规划的产能,同时公司也将大力推进HJT与TOPcon技术的融合。相关统计显示,截至至2021年第三季度,东方日升异质结组件出货来自自家异质结电池产线规模超过93MW,再加上部分采购自其他异质结电池供应商的电池产品,在今年的HJT组件出货方面力压其他几家,仍稳稳的占据HJT组件出货的头把交椅。出货方面,相关统计显示,仅2020年,东方日升海内外异质结组件出货就达到70MW,成为市场上异质结电池实际出货量最大的企业。
而到2021年三季度,东方日升HJT技术进展更是迅速,据东方日升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1年10月东方日升异质结电池片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突破24.62%,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4.9%,异质结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2.41%有关这项技术所受到的质疑产线成熟度、产能规模、性价比等问题,又被晶科能源重磅推出的Tiger Neo 620W组件打破。
N型TOPCon商业化量产的实现,证明了一句话:度电成本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基地时代,N型TOPCon双面组件,将为电站客户带来更为极致的发电体验和更为直观的经济效益。
站在大基地时代的风口,低维尺寸组件之争也逐渐宣告结束,追求更高功率、更优可靠性、更具投资回报价值的光伏产品又重新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光伏项目经济性转型也成为了高效时代的大势所趋。182系列产品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做到了组件尺寸的最优化,更适合集装箱的装配及运输。近期,N型TOPCon技术受到了来自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光伏项目经济性方面,N型TOPCon双面组件能实现更优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输出,同时以高转换效率带来土地租赁成本、支架、线缆及其安装成本降低,使其能以更低的初始投资和运维费用实现LCOE大幅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N型TOPCon组件预计在2022年被投入大面积应用,在2023年实现井喷式发展。晶科能源Tiger Neo系列组件以10GW产能、自动化智慧产线、精良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良率与传统的PERC技术持平,不仅实现了制造端成本大幅优化,对客户而言也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
比如在内蒙古200MW直流电站项目中,N型TOPCon组件比超大尺寸P型组件初始投资能降低1.18%左右,这得益于每个支架能节省至少4米,支架总数降低2%,总立柱数量减少6%,线缆成本也相应减少。在最终电站经济性测算中,N型TOPCon组件对比超大尺寸组件,能为电站带来BOS成本5.31%的提升和LCOE成本6%的额外下降。
众所周知,超大尺寸组件的最大短路电流从15A一步登天,增至18A甚至更高,为整个系统及配套设备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光伏行业不止眼前苟且的硅料,还有诗和远方那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迈向零电费的绿色能源新时代。
不论是在怎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下,N型TOPcon带来的发电增益都远超于传统的PERC组件,实现电站成本最低化,投资收益最高化。随着PERC效率接近极限,其降本增效的步伐也逐渐放缓;而N型TOPCon组件的产线成熟度正迅速攀升。
光伏项目效益最大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双面组件被应用于全球各大光伏项目,电站开发商也越来越看重光伏组件背面的发电性能。大基地时代价值担当N型TOPCon技术能适用于各种尺寸电池及不同组件的版型设计,但什么样的尺寸才最适合大基地项目使用?182无疑向中国交出了最令人满意的一份答卷。而居高不下的电流问题也在项目设计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毕竟电站安全是任何投资项目的第一要素。N型TOPCon双面组件,以其更高效率、更大功率、更高双面率和更低衰减,带来比传统PERC双面组件带来更高的发电表现及价值增益,将双面组件推向又一个高潮。
得益于这项技术自身的高效率、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优弱光性能、零光衰、低线衰等特性,N型TOPCon相较于传统的PERC技术存在强劲优势。182TOPCon,不仅高效,而且安全,是大基地时代的价值担当。
再考虑到182系列TOPCon组件的转换效率平均能超22%,72片量产功率可达575W,78片推升至620W,在物流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182TOPCon将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最优方案。这项技术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现已有大量户外实证电站数据能证明其可靠、卓越的发电表现。
N型TOPCon产线成熟度将决定市场分布N型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的天然优势也已被电站投资人普遍认可,全球已有大量户外实证电站的发电情况证实了N型在多个方面和维度,全方位优于P型。这样看来,N型替代P型占领市场,近在咫尺
而居高不下的电流问题也在项目设计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毕竟电站安全是任何投资项目的第一要素。有关这项技术所受到的质疑产线成熟度、产能规模、性价比等问题,又被晶科能源重磅推出的Tiger Neo 620W组件打破。比如在内蒙古200MW直流电站项目中,N型TOPCon组件比超大尺寸P型组件初始投资能降低1.18%左右,这得益于每个支架能节省至少4米,支架总数降低2%,总立柱数量减少6%,线缆成本也相应减少。再考虑到182系列TOPCon组件的转换效率平均能超22%,72片量产功率可达575W,78片推升至620W,在物流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182TOPCon将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最优方案。
光伏行业不止眼前苟且的硅料,还有诗和远方那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迈向零电费的绿色能源新时代。这样看来,N型替代P型占领市场,近在咫尺。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基地时代,N型TOPCon双面组件,将为电站客户带来更为极致的发电体验和更为直观的经济效益。182TOPCon,不仅高效,而且安全,是大基地时代的价值担当。
N型TOPCon商业化量产的实现,证明了一句话:度电成本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这项技术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现已有大量户外实证电站数据能证明其可靠、卓越的发电表现。